這是一本文字淺顯、插畫生動的少年讀物,
但就連我這個膽子頗大的成人,
讀完之後都不得不承認,好驚悚啊!
有時我們真的不該做自己,
那樣對我們不好,而且大家也不喜歡。
你一定要改變自己。

你必須更努力,要學會深呼吸,
也許有一天還要吃藥,學一些技巧,
這樣你才能假裝自己更像其他人,像個正常人。
不過也許凡妮莎說得對,其他人也有各自的問題。
也許我們都花太多心思在假裝自己沒有問題。  
    
史提芬有個患有罕見疾病的嬰兒弟弟。
他的父母為此操勞憂煩,幾乎天天都要跑醫院,
他則無力地看著自己家陷入愁雲慘霧中。
有一晚,史提芬夢到一個天使般的生物跟他保證會幫助他弟弟,
讓他變成健康的嬰兒。這個夢感覺好真實。

之後,那個外形如白色黃蜂的生物一次又一次進入他的夢境──
或者說,他在夢中進入蜂巢裡。而且,現實中發生的事也應驗了夢境。
蜂后的承諾或許真的能實現?史提芬只需要說「好」。

可是「好」是個強大的字,也是個危險的字。
一旦答應了,他將付出什麼代價?
一旦答應了,還能收回來嗎?    

主角史蒂芬,我推測他的年紀大約十來歲,
有個還頗幼稚、但有時出乎意料懂事的妹妹,
以及一個天生就「有問題」的新生兒弟弟。

前半段,看起來似乎是本還蠻正常的兒童讀物,
作者以活靈活現地寫出了孩子自己都似懂非懂的矛盾心情。

對於讓父母擔憂、傷心的新生兒弟弟,
史蒂芬總是稱之為「寶寶」,而不肯叫他的名字,
雖然沒有明白承認,但大家都看得出來,
史蒂芬知道自己應該要愛寶寶,但卻又忍不住厭惡他,
因為寶寶「不正常」,因為寶寶就是害大家不快樂的元兇。

史蒂芬陷入疑惑、憂慮以及恐懼之中。

他不知道寶寶是否會好起來、恢復正常,
不知道爸媽是否會一直這樣悲傷煩惱下去。
大人總是以為只要不說,孩子就不知道
但幼小卻敏感的孩子,其實什麼都看在眼裡。

作者將史蒂芬的父親靜靜坐在床邊那一幕,
如此安靜卻濃烈,滿逸的哀傷令人揪心不已。

於是,也難怪當「白色精靈」出現時,
史蒂芬一開始會相信,她真的能夠讓一切變好。
童年時的我們,當遇到自己無能為力的難題時,
不也總是幻想著會有個擁有神秘力量的英雄現身?

故事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作者才逐步揭露更多關於史蒂芬的訊息:
原來,他曾經因為強迫症而接受心理諮詢,
他的自我厭惡,讓他比誰都更害怕寶寶「不正常」。

讀到此處,我一度以為「白蜂巢」不過是孩子的妄想,
但越往下看,才越明白這個故事為何被歸類為驚悚小說,
史帝芬要面對,不只是自己的心魔以及內在的恐懼,
那個用甜言蜜語魅惑他許下承諾的蜂后,即將正式入侵!

前半段危機四伏、焦慮惶恐的陰鬱劇情已經夠出色了,
沒想到後面還有更令人放不下書的驚悚動作場面。


史蒂芬對抗隻身一人對抗鋪天蓋地的蜜蜂大軍的情節,
用字遣詞淺顯,沒有太多的綴飾,讀起來非常流暢,
即使是年少的讀者也能夠迅速的一頁頁不停讀下去,
進而完全融入在「蜂」狂的快節奏恐怖攻擊中,
再配上畫龍點睛的插圖,恐怖程度完全超乎預期!

當下我深深覺得:天哪!給小孩子看這種故事真的好嗎?
連我這個不怕昆蟲的人,讀完都開始對蜜蜂有點心理陰影了,
讀過這本書的孩子,以後想要不害怕蜜蜂都很難啊。(認真)

這本走驚悚路線的童書,將「恐懼」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論是內在層面的焦慮不安以及自我疑惑,
還是外在層面的詭異事件和生命威脅,
都紮紮實實的擊中了十來歲少年的恐懼痛點。

同時,這又不只是一個單純追求刺激驚悚的恐怖故事,
它也包含了少年克服恐懼,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
變得更加勇敢強大,並且懂得如何分辨善惡的成長課題。

第一次讀的時候,享受的是驚悚恐懼的冒險過程,
第二次、第三次重讀此書,品味的是內在思緒的轉換。
 肯尼斯‧歐珀的這本《白蜂巢》實在是超乎想像的優秀,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充分地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