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穿越孤獨和焦慮的時代時
唱出的希望和信仰的讚歌
事件起因於一場派對上的性侵事件,於是有人選擇離開,
帶著一身的傷,試圖尋找自己的方向,試圖喚回自己,或者──放棄自己。
兩年之後,在大熊鎮上,大家都不願再提過往的事件,
這座鎮上的人關係依舊緊密、個性依然堅韌,
而一場暴風雨與一場葬禮,召回離開的人,
於是開始了關於初戀、第二次機會和最後的告別的故事。
夏末的風暴,讓大熊鎮與宿敵海德鎮的住民需要直接面對彼此,
成見、偏見與累積許久的情緒一觸即發,讓一切漸漸失控。
球隊的存廢、小鎮的存續、年輕孩子們的未來,大人們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直到第二次槍響,兩個年輕的孩子失去生命,他們才猛然醒悟,有比成為贏家更重要的事情。
在一切混亂與崩毀中,希望依然在這個小鎮上綻放光芒。
大熊鎮,首部曲原名《大熊魂》,
2018初版出版時我就已經讀過了首部曲,
當時以為他就是單一本完結的故事,
只覺得這個故事跟我印象中的菲特烈.貝克曼很不一樣,
不是詼諧幽默又溫暖的勵志故事,
而是很沉、很重、很痛,
幾乎令人無法呼吸,卻又捨不得放下書來喘息,
這次一口氣看完三部曲,更是如此。
雖然第二、三部都會有前情提要,
但強烈建議還是乖乖照順序閱讀唷!
習慣快節奏作品的話,
會覺得這系列作品的步調有點慢、語句也常常重覆,
但後來發現正因為這樣的節奏,
更可以讓讀者完全進入大熊鎮的世界,
徹底愛上那些既堅強又脆弱的角色,
當事件爆發時,衝擊才更強烈。
大熊鎮,是一個為了冰球而活的森林小鎮,
在這裡,冰球就是一切。
偏執嗎?絕對是的。
但這個一無所有的小鎮,
如果再沒有冰球這個寄託,早已分崩離析。
這個很長很長,讓孩子成為少年少女、再成為大人的故事,
從一場跟冰球有關的性侵案開始。
在第一部,我們可以看見強暴受害者跟其他案件受害者的不同
她們不但要活在陰影之中,還被質疑、被歧視、被霸凌,
讓她永遠會自我懷疑,是不是我的錯、是不是我活該。
「對施暴者來說,強暴只是幾分鐘的事。對受害者來說,卻永不停止。」
所幸,這個小鎮還有善良而誠實的人,
願意為了瑪亞挺身而出。
所幸,瑪亞比誰都堅強,
她的報復手段拯救了自己。
如果故事停在這裡,雖然有點意猶未竟,
倒也不失為一個餘韻深長的結局。
但作者花了好幾年又寫了第二部、第三部,
把其他人的故事、把整個小鎮的故事,
所有的好與壞、傷痛與勇氣、甚至是政治操作的醜惡,
通通展現在我們眼前,卻不多做評斷。
「好人和壞人的複雜之處就在於,我們大多數人同時身兼兩個身分。」
這是一個很痛、甚至很醜陋的故事,
但也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與勇氣。
我很難用一篇無論如何都嫌太短的文章去描述這個故事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跡,
我只能說,經過幾十個小時的閱讀之後,
我沒辦法不佩服瑪亞、沒辦法不喜歡安娜、更沒辦法不愛班吉,
沒辦法不為阿麥的努力動容、沒辦法不祝福波波,
同時也忍不住深深深深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經歷那麼多,
即使她沒有那麼棒也沒關係。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與傷痕的故事,
但並不只是關於青少年的,更是關於父母的。
需要誠實面對自己、需要最真摯的友情的,
需要在目標與妥協、犧牲與把握之間找到平衡的,
並不只有青少年而已,成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所有的成人都會在某些日子感到特別無力。
當我們再也不知道花這麼多時間奮鬥,到底是為什麼;
當現實生活裡日復一日的煩惱淹沒我們,讓我們懷疑自己還能撐多久。
神奇的是,我們竟然可以撐過比我們想像還久的時日而不崩潰。
糟糕的是,我們永遠無法預期到底有多久。」
雖然是發生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鎮上的故事,
但其實,同樣的情節很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只是我們常常忘記了如何去感受、如何真切的去愛,
甚至是刻意不去在乎那些冰面下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都盼望所有的故事都有簡單的結局,
因為我們希望真實的人生也是如此。」
只可惜,這個故事一點也不簡單美好──
正如同我們的真實人生。
也還好,這個故事終究還是有著希望──
也如同我們的真實人生。
--
喜歡我的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