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村深月的作品擅長描寫青少女心中,
在若無其事的平和表面下逐漸醞釀的惡意。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獲直木獎的《沒有鑰匙的夢》,
文字調性總是淡淡然,人心中扭曲的黑暗,卻讓我好生不適...

所幸,這次試讀的《島與我們同在》是部如晨間劇場般溫暖的小說。


 在島上出生、長大的我們比誰都清楚: 

海面上一座座看似獨立而孤單的島, 
在海面之下卻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 

冴島,一座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
沒有高中也沒有醫院,更沒有光明燦爛的前景,
所以島上的年輕人長大後幾乎都會離開。

朱里、衣花、源樹、阿新,四個住在島上的十七歲高中生,
每天一同搭乘渡輪往返本島與離島之間,
而這是他們四個人在一起的最後一個夏天了。 

有人想離開冴島這個故鄉,也有人從本島來到這裡落地生根。
遠離城市的紛擾和繁忙步調,有人選擇來島上過著樂活的日子,
卻也有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背負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在島上日復一日生活著,只為了逃避自己的過往…… 

《島與我們同在》一書,以離島VS本島之間的情結為主軸,
敘述著發生在一座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 ──冴島的故事。

各個國家中,似乎都難免有城鄉差距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
離島居民對於繁華的本島,總有著複雜又矛盾的情愫,
嚮往著島上所沒有的繁華,卻又覺得那些與自己都格格不入。

作者在後記中說,是一名友人讓她得知「區域活化設計師」這個職業,
我不知道書中的冴島,是否同樣也以真實案例為範本,
但在我眼中,那代表著偏鄉發展的理想目標。

在村長的推動下,冴島不僅沒有一般封閉社群對外來者的排斥,
甚至主動幫助從城市遷居離島的新居民(I-TURN)趕快適應,
由於這些成員中有許多單親媽媽,冴島甚至被稱為單親媽媽之島。
而適應了離島生活定居下來的I-TURN,除了有助於人口年輕化以外,
也利用自己的專業,設計出屬於冴島的商品並加以推廣,
本地居民和I-TURN之間,發展出一種魚幫水、水幫魚的良性循環。

我十分欽佩離島居民那在對方需要時給予幫助,
甚至將毫無血緣關係的I-TURN親子視為自己家族的延伸,
同時又能夠保留給對方適度的隱私及選擇權。
不強人所難、也不以施恩者自居,這需要多麼寬廣的胸襟。

雖然,書中的一切也並不完全總是良善美好的,
還是會有著將他人作品用自己名義發表的無能劇作家;
看似好大叔,卻表裡不一、只在乎名氣的政治人物...
但冴島及島上的居民,卻用它獨特的包容,將一切都擁入懷中。

即使知道,孩子們總有一天將要離開。

就這樣,辻村深月以她一貫的淡然語調,
敘述著冴島的日常生活、人們的離別與相逢...

其中的喜怒哀樂,是如此貼近我們這些鄉下孩子的日常生活,
讓我忍不住希望,如果我所生長的這個「島」,
也能夠有「PROCESSNET」這樣的公司,
能夠成為區域居民和中央的媒介,
 協助偏鄉解決當地所面臨的問題,該有多好。

辻村深月在她擅長的青少年成長小說這個領域中,
又創造了一幅更宏大、更令人感動的風景。
畢竟,少年是看著成人的模樣所長大的,
他們會在無形間將成長環境的風氣傳承下去。

阿新在自己的作品被盜用時,第一個反應不是生氣憤怒,
而是因為「自己寫的東西被看見、被賦予高度評價」而感動;
朱里明明沒有買到想買的麵包,卻高興得幾乎要哼起歌來,
因為「不認識的祖孫買到了喜歡吃的麵包,我沒買真是太好了」。

雖然,即使是年紀一大把的大叔,也有可能「不像個大人」,
但也許那只是因為他們必須背負著許多少年們還無法理解的責任。
不管年紀多大,我們都會因為遭遇了更多的事情、接觸了更多的人,
學到了新的知識、有了新的想法,並藉此「成長」為更好的人。

島上的每一天,仍持續下去。
而我希望我生長的、深愛著的這個島,也能夠越來越好。

辻村深月相關作品 → http://bit.ly/1InH43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