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當年讀此作者大衛.米契爾的《雲圖》,
只覺得...文字好看,但意涵實在好難懂Orz
時隔多年,再度接觸大衛.米契爾的新作,
本來已經抱著刻苦忍耐(?)的心理準備,
但大概是我有點年歲了、想法不一樣了,
《骨時鐘》讀來卻出乎意料的順暢愉快?!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cdn1.rimg.tw/photos/4952961_csvx923_l.jpg&width=400)
一九八四年某個昏昏欲睡的悶熱夏日,
逃家少女荷莉.塞克斯遇見一個古怪女人,
對方以一個小小友好行為交換「庇護所」。
要等到數十年後,荷莉才會明白,那女人尋求的是何種庇護所……
《骨時鐘》故事主線循著荷莉生命中的波折起伏,
從葛瑞夫森的心靈受創青少年,
到歐洲原油供應斷絕後的愛爾蘭大西洋岸老婦人。
整體來說,她的生命歷程跟尋常人相去不遠,
只是偶爾會靈光一閃地預知未來,或神秘訪客憑空出現,
讓她暫時跳脫現實軌跡。
荷莉.塞克斯——身為女兒、姊姊、母親、守護者——
不知不覺之中捲入一場發生在現實世界陰暗處與邊緣的致命對決,
或許她會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武器。
《骨時鐘》十分特殊,雖然主角無疑是荷莉.塞克斯,
但除了第一章是敘述那段影響她一生的逃家過程以外,
其它章節都是描述著,她生命中的旅人與過客。
乍看之下非常跳躍的時空,最終都與荷莉.塞克斯,
以及她的靈感能力、她的超自然體驗有關。
就這樣,我們藉著從別人眼中,
看著荷莉長大、結婚、生子、老去。
每一個篇章都有其意義,
正如同我們的人生中,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注定。
正如同我們的人生中,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注定。
我好喜歡好喜歡書中超特別的敘事方式!
每個篇章都有著不同的探討議題,
就像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生命課題。
〈熱浪,一九八四年〉的主角是叛逆期的荷莉‧賽克斯,
那場初戀,留下的只有傷害與懊悔。
〈沒藥是我的,它的苦澀香氣,一九九一年〉,
乍看之下,主角雨果‧蘭姆這個糜爛又沒良心的大學生,
他的人生似乎跟上一篇一點關係都沒有,
後來才發現,他不只是出現在荷莉‧賽克斯中的過客。
〈婚禮,二OO四年〉第一章的那個腳踏車男孩,
艾德‧布魯貝克,後來成了荷莉‧賽克斯的丈夫。
但,當戰地記者似乎是更能讓他感覺到生命的一件事...
這章裡頭,對於戰爭的探討有許多令人深思的論點。
〈克里斯賓‧赫爾希的孤獨星球,二O一五年〉,
這個過氣作家克里斯賓‧赫爾希的故事,
我想主要是為了讓讀者了解後來的荷莉‧賽克斯。
她將那些經驗出版之後,變成了暢銷作者,
而不管是從前還是未來,那「能力」始終存在。
〈骨鐘師的迷宮,二O二五年〉
前面的幾個故事中,作者(以及譯者)美麗卻不失流暢的文字,
不時讓我忘了自己正在閱讀的,是一本奇幻小說。
直到這章重返者梅瑞納斯等骨鐘師為主角的篇章,
才終於讓我們了解,什麼是骨鐘師,為什麼荷莉‧賽克斯如此重要,
以及她們要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一場殊死戰。
〈羊岬半島,二O四三年〉則是標準的末日後小說。
最後的這一章中,荷莉‧賽克斯已成為一個老婦人,
女兒卻在大浩劫中喪生,只留下剛好在外祖母家渡假的孫女。
她們與住在附近的另一名老婦,以及收養的一名男孩相依為命,
但老人、孤兒們的末日後生活是每況愈下、了無希望...直到救星降臨。
每一章節都是個能夠獨力閱讀的人物小傳,
全書看下來之後,卻又交織成更完整的故事,
這一個人的後來,會在另一個人的故事中尋獲;
那一個人的過去,可以從下一個人的經歷中了解。
讀完這部小說,既像是看完好幾個截然不同的中篇,
又像是隨著荷莉‧賽克斯經歷了她的充滿波滔的整個人生。
也難怪《英國衛報》讚譽:為二十一世紀的小說模式開啟了新風貌。
大衛.米契爾《骨時鐘》獨樹一幟的敘事方式實在是令我折服不已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