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覺得這本書實在很奇妙,
明明作者沈聖哲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但寫的故事,無論場景或人物,都是日本。
而且行文風格一看就知道,絕對是村上春樹迷XD


六個關於失去與獲得的故事,
六段欲言又止而懸空等待的日常,
儼如數種靜止未爆的深思懸念,
交織為一道無限延長的生命關卡

會不會我們的人生根本就是從死亡開始的呢? 

一名走下坡的創作歌手、
一名尋妻者與電動機器人、
一名被夢纏擾的上班族與一名旅遊節目主持、
一對用力生活的大學情侶、
一名打工男孩與一名大學女孩與一位民謠歌手、
一名失意男子……彼此匯流於京都景致裡,
身旁的鴨川如人生一般平緩流過眾人的心,
有時溫柔熱切、有時冷冽如刀鋒,
像似小說文字裡鋪展而開的生命暗湧,
清麗靜泊的陽光下,未必是幸福、也非絕對殘忍。
坦白說,雖然我也是村上春樹迷,
但我一向對於這種太過文青的作品沒啥興趣,
真要看村上迷的致敬之作,我不如直接看村上的作品就好。

而我想不少人應該都跟我一樣,
完全是因為〈棉花糖樂團〉而讀這本書的。


在〈棉花團〉休團之後的這幾年,
寫出那些歌的沈聖哲在作什麼呢?
在這本刻意保持疏離感的短篇作品集裡頭,
似乎可以窺見他的憂傷、懷念,以及不知所措。

書籍簡介中,是這樣寫的:

眾短篇故事皆以舒緩的音韻性,述寫平靜日常裡的人世殘忍。

每一角色都在試圖承載、消化生命裡的失去與獲得,
不同年齡、職業、性情與社會定位,
被現實擊中的力道亦有所不同,唯有時間仍貌似平和地流逝;
或許、人在學習的終究是某種情感的換取,或說是心緒上的修正。

小說文字如高倍數顯微鏡般,反覆將人的內在拉開拉開……
一旦返回視線原處,生活持續,仍是一幅美好良善的表面,
而不被知悉的是他們正所經歷的無論悲喜之寧靜的內在震盪。

我已經把與時間的連結遺落在這裡了, 但這裡又是哪裡呢?

書中的故事,每個都有著不同的主角,
 但,我卻覺得這些主角其實都是作者的自述,
在那刻意偽裝的冷淡底下,看得見濃重的情緒。

一開始的兩個故事:〈No.731922〉,
和〈飛行中的電動機器人,消失的妻〉
篇幅都短短的,筆調都淡淡的,
總是用平靜得近乎冷漠的語調,
描繪出某個似乎沒有劇情的場景。

這兩篇故事,給我的感覺是滿滿的不知所措,
也許是沈聖哲將自身的茫然反映在故事中了吧。

接下來的〈烏鴉〉&〈泉〉這兩篇,
則明顯可以看出是致敬村上春樹的作品,
不只是文字用詞,劇情架構也是。
〈烏鴉〉那虛實交錯的迷離感,
還有〈泉〉的青春和憂鬱,都很村上。

但接下來,沈聖哲開始找到了自己的步調,
寫出了這篇我很喜歡的〈男孩、女孩、民謠歌手〉。
我喜歡這篇故事中,流暢的視角切換方式,
喜歡單純自然,沒有太多刻意造作的語句,
甚至也喜歡那個有點太過美好的一見鍾情。

最後的〈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則像是一篇寫給自己的小品,
我覺得把它和後記一起當成作者的自述也無妨。

從一開始的茫然,中段的仿作,最後回歸初心,
我想這本短篇集當中的風格轉換,
在某方面而言,也是同時表達了沈聖哲的心境改變吧。
在這本《喝著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明顯看得出作者在每次的短篇創作中,
都確實的吸取了經驗,釀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