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對戰爭歷史主題完全沒興趣的我,
前陣子終於看了《永遠的0》後深深被感動,
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小說,否則就太可惜了!

於是我決定,不要再被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限制,
不只是小說類型,也要從更多元的視角讀戰爭、看世界,
所以,就從拍成電影的這本韓國小說《軍艦島》開始吧!

時間內充滿了孤獨的潮浪聲,
風繼續吹,生命僅能等待浮沈?
或者尋求破浪,一起活著構成新明日?

日本的港都長崎,
是建立於軍需產業三菱商社資本之下的港口城市,
距離長崎約十八公里處的高島上,
擁有以日本最大海底煤礦而聞名的三菱高島礦坑。

而離高島五公里遠,另有一座小島—「端島」,
島上寸草不生,只有採礦設施與礦工宿舍遍佈礦坑周圍。
端島以最高處的神社為中心,四周被防波堤所包圍,
模樣看起來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軍艦,所以又被稱為「軍艦島」。

在日本殖民時期,由於礦工人力不足,日本人以「招募」之名,
竊取朝鮮半島勞力,強行送往軍艦島採礦;
而被帶至端島海底煤礦的朝鮮勞工,從踏上端島那一刻起,
便就與世隔離,過著一如強制監禁的生活。

這座沒有任何可耕蔬菜的荒島上,
有的只是採礦設施與林立四周的鋼筋混凝土礦工宿舍,
還有幾座木造建築而已。

五層樓高、十層樓高的公寓沿著巷弄櫛次鱗比,
使得端島猶如一座建物之森,
而海岸邊在颳起巨浪時,打在防波堤上的浪花碎裂激高,
則阻擋前方景色,更顯得島上孤獨難抑。

環繞端島的洋流強悍,令島嶼難以接近,欲逃離亦困難重重。
然而,始終催促著朝鮮人果敢前行的,
是一份對親情的念想、一種對故鄉的渴切,
以及持續不斷的對愛的描繪。

這是一部半島百姓試圖逃離軍艦島以改變命運的史詩鉅著,
屬於人的迷惘、憤怒、愛恨、與生之意念…
種種複雜情緒如黑暗的海潮渦漩一併摻雜、匯流,
成為了拋懸、扭曲的命運。

故事談述了身份與國族的認同,也探究身而為人的基本,
光明與黑暗在作者深具同理心的視角與寫實筆觸下,
人性的困境被栩栩如生地編納文中。

本書是深刻的時代紀實,
一道一道撲打而來的極權與戰爭的浪陣,
推逼著我們直視朝鮮人的血淚,
並誠實面對現實歷史裡的抉擇與遺忘。

這本小說長達40萬字,總共七百多頁,
紮紮實實的是一本超級大部頭的小說。
加上滿是苦難與殘酷的沉重內容,
以及我對於韓國文化、戰爭歷史的了解不足,
讓我一開始讀的時候,著實有些吃力。
尤其我是生長在台灣這個民主國家的孩子,
實在缺乏那種時時刻刻懷想著祖國的愛國心,
所以開頭的沉痛吶喊,實在讓我覺得難以同感。

不過,認認真真讀完這本小說之後,
歷史不好的我才知道原來日韓之間,
有著這樣充滿血淚與怨恨的歷史糾葛。
作者從故事發想到進行資料調查與現場探勘,
足足花了三十年的期間反覆進行書寫與增刪,
書中的許多人物皆有其原型,甚至有死因記載文件,
對於朝鮮人民來說,這不只是一本小說,
而是字字滿溢著先祖血淚的真實歷史故事。

戰爭,一直都是殘酷而暴虐的,
之前讀過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作品,
已對那個時代的苦難與人民的勇氣感到震撼,
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的神風特攻行動,
也同樣是既殘酷、又沉重。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朝鮮人民,
處境又比其他國家都要更加艱難,
因為這一切的犧牲,為的都不是自己的國家。

在日本統治之下的朝鮮,成了「物資輸出國」,
人民不斷投入戰爭(無論前線還是後勤),
每個人都受盡苦難、失去摯愛至親,
但為的卻是一場不屬於自己國家的戰爭。

對於日本或者其他參戰國,
士兵的愛國心,可以讓他們在戰場上不感畏懼。
但不明不白就被逼著犧牲的朝鮮人民,
越是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就越感到痛苦。

不知不覺中,我從一開始的難以理解,
變得能夠體會為何那些朝鮮人民,
會不惜一切想要逃離礦坑、逃離端島,
即使明知此去是九死一生也無所謂。
死亡固然可怕,但一樣是要死去,
要是我,也想要死得像個人、死得有選擇。

慢慢地,一開始洋溢著的濃厚仇日情緒,
越到戰爭末期,越顯得徬徨失措。

在叛變行動中僥倖逃離軍艦島上的人們,
卻受到「萬惡日本人」的幫助,
不但得以保住性命、躲過追兵,
甚至還因為那對日本夫婦的幫助,
終於能夠找到工作,安身立命。

同樣是朝鮮人民本該互相幫助,
卻也一樣有著仗勢欺人的走狗,
更別提地區與地區間的互相敵視。

最後在原子彈造成的人間地獄中,
那些被歧視的、沒有人權的「朝鮮狗」,
卻組成了自主救災團體幫助日本國民,
我相信這不只是作者身為朝鮮人的過度美化,
而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總有某些人能夠記得曾經受過的恩惠,
並將點滴之恩化為湧泉,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戰爭,會讓人露出最恐怖最殘酷的一面,
同時,也能夠展現出某些人的堅強與偉大。

--

喜歡我的文章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