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本讀的韓國小說是《軍艦島》,
其中充滿著濃濃的愛國情懷,以及離鄉者對祖國的思念,
但那個時候的韓國,還沒有分裂為南北兩邊。
而出生於一九四七年的本書作者石川政次,
剛好見證了北韓這個共產主義國家的崛起。


自從三十幾年前落腳北韓,我只知道什麼是飢餓。
幾十年了,所有人都在往飢荒的半路上。

一個在北韓活了三十六年後脫逃而出的男人的故事;
可怕,卻真實的故事。

石川有一半韓國血統,一半日本血統,
他的一生,卻不被任何國家接納。
在他十三歲舉家從日本搬到北韓、
不自覺地成為社會最低階級時,這種感覺日益明顯。

身為韓國國民的父親,
被此新興共產國家承諾的工作機會、教育、社會地位所誘惑,
現實中,他們的新生活卻和烏托邦天差地遠……
石川誠摯地回憶自身波瀾洶湧的成長過程、
在衝擊性的極權體制裡的殘酷生活,
以及九死一生逃出北韓、回到日本之後,
才得開始面對的人世挑戰。

書中不僅是北韓生活的驚人描摹,
更見證了人性尊嚴,以及不屈不撓的人性本質。

由於石川政次小時候是在日本長大,
甚至連他父親都是出身於韓國南邊,
對他來說,「祖國」北韓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所以書中對共產政權的看法,幾乎可說是最客觀的。
雖然,是一種飽含著苦痛與無奈的客觀。

不僅是日本人,還是當地望族,
卻嫁給了一個飽受歧視的「野蠻韓國人」
而從一開始就不被接納的石川政次的父親,
不只曾經入獄,出獄後也照樣打架、酗酒,
還會打老婆、打小孩...石川政次的母親一度離家,
最後卻又回到那個男人身邊,還一起遷居北韓,
也難怪石川家的親戚,始終無法諒解她母親。

諷刺的是,作者與父母以及三個妹妹一起搬到北韓後,
才知道,「只」需要擔心父親酗酒、家暴的生活,有多幸福。

遷居北韓前,黨部口口稱稱將之稱為「地上天堂」,
但他們親身體會到的,不只是烏托邦夢想的破滅,
而是無論身心都飽受煎熬的「人間地獄」。

這本半自傳,雖然是奠基於石川一家的真實經歷,
但其殘酷程度卻比虛構的小說更令人瞠目結舌。
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中也常出現類似的飢荒,
但石川一家的遭遇無疑更加曲折而悲慘。

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整個大環境的的飢餓與貧困,
還有身為「歸返者」所遭遇的歧視、鄙夷、壓榨,
以及無論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脫離社會底層的那種絕望。
雖然這樣的經歷,讓父親宛若變了個人般的洗心革面,
也讓石川一家人間的情感更緊密,但就像書中說的,
走到這一步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大......

所幸,極偶爾的,生活中還是會出現一絲善意的曙光。
其中這段文字,可說是闡釋了石川政次一直以來的人生觀:

「我被震懾,甚至感動,梁叔叔的體貼就像一股清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目睹或經歷人性裡仁慈、溫暖的那一面,
所有人都只為自己著想 ── 如何搶先其它人、假裝自己在乎這個黨、
小心不被暗算、四處蒐羅食物、用菸酒賄賂有權有勢的人。

平心而論,這的確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因為這個體系已經讓身在其中的人完全喪失人性。
可悲的是,我們也差不多,我開始用一樣的方式去思考。

但梁叔叔所做的事情讓我想起當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漸漸領悟,無論現實有多殘酷,
你不能讓自己被擊倒。你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
你必須召喚出內心深處那個正確的價值觀,並且跟隨它。」

因為那極稀有、但依然確實存在的善念,
才讓石川政次依然是個「人」,
沒有變成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獸」。

但體貼善良的梁叔叔,後來怎麼了呢?
他因為半開玩笑的埋怨了黨內紅人,
而被開除黨籍,最後自殺身亡。

是啊,現實世界總是不如小說美好,
壞人未必有天收、好人也常常沒有好下場。
正如同終於在1996年成功脫北的石川政次,
雖然目前定居日本,但依然是孤身一人活在絕望中。

他的雙重國籍身分,雖然是最後成功脫北的關鍵,
但也因為這樣的身分,讓他就像伊索寓言中的蝙蝠一樣,
沒有國家、沒有身分,也沒有可去之處,更救不了家人,
只能在社會的夾縫中勉力求生,思索著,也許該和家人一同死去......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殘酷且沉重的故事。
殘酷在於,我們知道那都是真實的,而且可能仍在發生;
沉重在於,即使希望能夠改變些什麼,卻依然無能為力。

--

喜歡我的文章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