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真的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XD
--
跟愛情無關,友情為主、勵志走向的輕小說。
雖然電擊類小說的本來就是比較輕鬆、
用手機閱讀也OK的文體,
但其中也不乏優秀作品。
不過這本雖然文句算流暢,
內容實在不算優秀,
設定頗隨便(尤其是主角的罕病),
殺時間看看可以,花錢買就先不用XD
--
遠不如前作優秀,甚至令人失望。
我並不想知道米莉到底愛不愛男友,
也不想看她一直反覆掙扎要不要坦誠以對,
前作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痛快的復仇啊!
乍看之下很厲害的反派(?)也是弱到可以,
犯罪過程漏洞百出,被抓也是因為死者的未雨綢繆
所以其實米莉就算啥都不幹也可以全身而退,
那我不知道花半本書寫這個陷阱的意義何在。
想到前作《家弒服務》與《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的高雷同度,
我想,莉芙.康斯坦丁會比芙麗達.麥法登更值得期待。
--
冤罪,受害的不只是無辜入獄的那個人,
對以為正義已獲伸張的被害者家屬來說也是二次傷害,
更別說如果真兇逍遙法外而再度犯案.......。
日本起訴定罪率近乎99.9%可說是舉世聞名,
所以探討冤罪的社會推理作品也特別多。
這本探討的議題蠻多的,
無論是偵辦員警心中的「正義」是否存在,
以及受害人該如何面對過往的陰影,
還有當冤罪被澄清後,依然堅信當事人有罪的輿論。
作者將整個故事的節奏拿捏得很好,
沒有過多的申論,單就情節推進已足以促使讀者反思。
尤其真兇臨死前的自白,最是令人毛骨悚然。
有時候我們會告訴自己,犯人即使沒被定罪,
也會在餘生飽受良心的折磨,但,真相往往並非如此。
--
1990年的作品,近期新議後再出版,
妙的是我雖然有全套館系列,卻沒有這本,
既然有了新譯版,一定要追讀一下的。
劇情就是非常標準的暴風雪山莊殺人事件,
再加上童謠殺人以及...一半的的預告殺人。
推理過程算是中規中矩,但有個很大的缺點:
太。多。專。有。名。詞。
一開始我還一邊google一邊想,
當年(90年代)光找資料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到最後直接通通跳過,專注在殺人事件上XD
雖然讀完後可以理解,因為有著對於這些骨董的愛,
才讓兇手的殺人動機不至於過於單薄,
不過如果沒有跳過又跳過,可能不容易撐到最後呀。
--
殺人不眨眼的炸彈客闖進巨星、權貴才能進門的餐廳,
被挾持的人除了員工以外皆是非富即貴的名人。
這些呼風喚雨的人,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展現的面貌各不相同,
而將死亡當遊戲的炸彈客到底求的是什麼?
前面很精彩,血腥度跟懸疑性都是滿點,
除了刺激的主線以外,
我也很喜歡媒體記者那一個支線,
充分表現出為了追求收視率不擇手段的德性。
但非常可惜的就是它實在虎頭蛇尾,
最後草草結束到令人錯愕的程度。
--
喜歡我的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