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的,本人我是一個對於「吃」有強大執念的傢伙,
到了國外當然也是一樣,豬牽到哪裡都是豬嘛

雖然有簡略的把每天吃了啥記在手帳上(?!),
不過當然不可能餐餐拍照餐餐寫,所以當然還是條列式簡單聊聊囉~

【口味】

常聽人說大陸人吃東西重油又重鹹,
到了當地之後的感想是:名不虛傳。(倒)

我已經算是吃得不太清淡(出門在外)也不太挑剔了,
而且地陪ivy素來聽聞台灣人口味很淡,
已經有稍微篩選過一些我應該吃不慣的店家了,
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覺得實在偏油了些…
這種菜色偶爾吃還覺得沒問題,
但長期下來實在讓人吃不消Orz

加上飲食習慣也有不同,
辦公室中午常吃的「快餐」(就是台灣人的便當),
如果點「宮保雞丁飯」,就真的只有「宮保雞丁」+「白飯」。
 配菜?沒,要就另外點唄。(大陸服務員不耐煩口吻)

IMG_6964

要均衡一點,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台商開的餐廳XD
不過畢竟廚師都是大陸人,切莫抱著過大的期望啊Orz
【地方菜】

深圳是個新興工業城,很多外地來的打工仔,
於是全中國各式各樣的家鄉菜,在深圳市區都可以看見,
 而且不像台灣,到現在各派菜色早都萬流合一了,吃來吃去都差不多。

Ivy看我對食物充滿了挑戰心,只要是沒吃過的都有興趣,
也就盡量帶我去嚐試一些不同的地方菜,
像是東北麵點、川菜、客家菜、湖北菜、砂鍋粥、港式飲茶…等,
雖然不見得十分道地,但我都吃得很開心啦>w<

IMG_7117

這也才發現,台灣菜真的是融合古今中外,
不管是哪方哪省哪國的菜色,通通都能沾上一點耶!
當然並不如發源地道地,但台灣人總能作出台灣獨有的味道。
(不過這樣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就是了啦...)

總而言之,吃來吃去還是從小吃到大的口味尚慣習啦~(扭動)

【食材】

深圳和台灣緯度差不多,氣候差不多,
自然種出來能作為食材的植物也都差不了太多。
 (烹飪方法&調味在此我就先略過不提了…)

這兩個多禮拜下來,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名稱一樣的,東西不一樣;東西一樣的,名稱不一樣。

像是「土豆VS馬鈴薯」、「黃花菜VS金針花」,
以及「萵筍VS菜心」等,基本上都是同種不同名的東西。

同名不同種,像是「桂林米粉」並不是新竹米粉的那種米粉,
而是米磨成粉再作成麵條狀,滑溜溜又帶點Q的口感,便宜又好吃!
當地人帶我去吃的那間在車公廟地鐵站附近,湯頭很不錯,
但小小店面,一碗桂林米粉要十幾塊人民幣,算算其實也不便宜耶…

另外還有腸粉,平常路邊(?)吃到的比較白、比較不Q,
 但在飲茶樓吃到的就還是跟台灣一樣的半透明腸粉。
價格不同、餡料不同之外,作法好像也不太一樣…(又是不負責發言)

 然後,某些太特殊的食材,像是阿汪阿喵還是會唧唧叫的,
深圳關內地區原則上是禁止的,其他地方還是可以看得到…
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嚐試,然後試了也不用告訴我心得沒關係的!(掩耳逃)

【米飯】

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 中國人的主食畢竟還是白米飯呀。

但,有去過大陸的人就會知道,
那邊的米真是天殺的有夠難吃!(激動)

粉粉的,一點都不紮實更沒有米香,
顏色也偏黃,之前去廈門還常吃到偏灰的怪顏色。
而且也特別不耐餓,據原本飯量一碗的男台商說,
這種米如果沒有吃到兩碗以上,根本撐不到晚餐。

大陸人還在那邊講說是因為精米的關係,
根本就完全沒關係啊好不好!!(越來越激動)

追根究柢是因為品種不同。

大陸的米都是高產易種的改良種雜交米,
台灣又要休耕產量又低的種法,他們根本不能接受:
「那樣種法哪能應付中國這麼大的人口數啊?!」

為了大批量產,犧牲品質也覺得是理所當然,
這樣的觀念真的是充分反映在大陸產業的各個部分。(嘆)

 同桌台商講起去日本時吃到的越光米,
但我個人覺得雖然越光米更香更好吃,可是如果是要配中菜,
不管怎麼說,還是台梗九號米好呀…(流口水)

--

果然說到吃的,一不小心又越寫越長了Orz
趕快就此打住,咱們有閒下回再聊~(揮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