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小說、也是詩、
更是記錄著濕地生態的科普書;
正如同這個故事,它既悲傷、也美麗,
同時也隱含著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getImage

那天過後,她徹底孤身在這片荒野中……
孤獨地度過漫漫時光,直到再也無法忍受。她渴望聽到人聲,也想有人相伴。
而為了逃離這份孤獨,她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1969年,柴斯.安德魯的屍體躺在廢棄的防火塔下、
那片毫無人煙的沼澤地裡,現場沒有任何足跡。

1945年,奇雅誕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沿岸的棚屋中。
這片優美溼地見證了她的悲慘身世。
一家人忍受著父親的家暴,母親絕望離家,兄姊也紛紛出走,
只留奇雅一人與長期酗酒的父親生活。最後父親也走了。
她不被鎮上的人接納,更遭同儕孤立,溼地成了逃離這一切的安全港。
奇雅靠挖貽貝維生,探索著溼地裡的生態獨自成長。

她成了溼地中最孤獨的生物,更是小鎮居民口中神祕的「沼澤女孩」。
奇雅一邊躲避著小鎮不友善的目光,卻又深受一個男孩吸引。
熱愛溼地的泰特,如天邊一道光打入她這片陰暗的沼澤地。
他教她讀書認字、啟發了她對生物知識的渴求、還給了她珍貴的初戀。

然而,神似乎遺忘了她。

在那片幽深的泥淖中,沼澤正緩緩吞噬著一具屍體,引發全鎮譁然。
這起悲劇徹底粉碎了她的美好花園,令她成為眾矢之的,更將隱居荒野的她拉回了眾人眼前......

全書以兩條敘事線交織而成,
同時描述著柴斯這個明星人物的死亡,
與奇雅充滿悲傷與孤寂的大半生。

那一天,母親拋下孩子們獨自離家,再也沒有回來過;
接著,兄姐們一個接著一個離開,只留下才六歲的奇雅,
獨自面對酗酒、家暴,動不動就幾天不知所蹤的父親。

「她知道爸是所有人離開的原因,她不懂的是為何沒人把她帶走。」

作者的文字樸實,卻又總是能夠用簡簡單單的兩句話,讓人心痛不已。

雖然曾經有段時間,父親對她幾乎可說是和藹的,
但那樣的美好時光只是曇花一現,
七歲那年,就連父親也離開了,
留下她獨自一人住在濕地邊的破爛棚屋裡。

面對這樣一個身世堪憐的女孩,
大多數的鎮民們,卻是選擇排斥她、厭惡她。
但奇雅就跟濕地中的生物一樣堅韌勇敢,
靠著善心人的一點幫助與好意,在孤寂中活了下來。

如果光只有這條敘事線,也許我還能抱著一點美好的期望,
但柴斯之死、警方對奇雅的懷疑如同一環吊索,步步進逼。

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個無依無靠的女孩付出善意,
除了排斥、嘲笑、恐懼,甚至有人用謊言與夢想,刻意誘捕她的身體與靈魂。
奇雅不只是一個住在濕地的女孩,她其實也代表著濕地本身,
鎮民對待她的態度,正如同我們對待濕地、對待大自然。

原本是動物學家的作者,將對於大自然的深知深愛,
與這個充滿悲傷的故事融為一體,並且成為孤絕中的希望。
如果沒有對大自然的熱愛與了解,即使身邊的人願意對奇雅釋放善意,
她也絕對無法在那樣的情況下存活下來,並且,開成一朵燦爛的傳奇。

同時,這本小說也宛如濕地般完美融合了各項看似衝突的元素,
不只有自然、有詩歌、也有家暴與歧視議題;
也是一個女孩悸動、渴望又心傷的愛情故事;
還是個只有間接證據、充滿推測的謀殺案...

喔,關於真兇這個部分,作者實在安排得太巧妙,
在看似一切都落幕之後,還來上一記回馬槍。

讀著《沼澤女孩》,我想起《複眼人》。

雖然兩者風格大相逕庭,故事背景也截然不同,
但皆可以從中讀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心疼,
也同樣讓身為都市小孩的我目眩神迷、醉心不已。

--

喜歡我的文章嗎?

 
arrow
arrow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