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是一個沒有甚麼藝術天分的傢伙,
畢卡索的畫作,對我來說只有三個字:很難懂。
但這本小說卻用根據史實來創作虛擬故事的方式,
讓我對於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有了全新的認識。

file1.jpg

藝術不是裝飾品。是用來迎敵的武器。──巴勃羅.畢卡索

  1937巴黎

  世界博覽會開幕前三個月,
巴勃羅.畢卡索接受西班牙大使館委託製作西班牙展覽館的主視覺─
一幅巨型的壁畫。

面對巨大的畫布,即使是稱為天才的藝術家,也變成一個苦惱的凡夫俗子。
陷入苦思之時,此時卻從西班牙傳來內戰開戰以來最慘烈的消息─
格爾尼卡遭受到史無前例的無差別大轟炸….

 

  改變我的命運、我的人生的作品──八神瑤子

  2003紐約

  美國正準備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
911攻擊事件後遭逢喪夫之痛的八神瑤子正準備規劃畢卡索的生涯回顧展,
然而此時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大廳,宣布對伊拉克發動武力攻擊的記者會上,
原本懸掛於後的〈格爾尼卡〉卻被沉重的黑幕所遮蔽……

  揮別淚水,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當邪惡恐懼的氛圍壟罩,
  惟有愛才能帶來和平與希望。


  故事跨越兩個時空,採用雙線並進的時空交錯方式進行遙遙對應,
兩位女主角的內心掙扎、愛恨嗔癡,讓故事層次更為豐富。
將史實融入故事,佐以名畫的創作背景和推理過程,使之脫離原來的歷史環境,
從全新的角度來欣賞,引領讀者走進名畫與小說的藝術殿堂。


本書書封獲得了法國畢卡索基金會,
以及西班牙國家博物館雷納索非亞藝術中心的授權,
  使用這幅巴勃羅.畢卡索在1937年繪製的油畫〈格爾尼卡〉。

  這幅畫的尺寸是349.3*776.6CM,簡直巨大得難以想像。
書中不只一次提到這幅畫帶來的衝擊性,雖然我沒有親眼看過,
但這個尺寸、這個畫面、加上看完小說之後...好像,略略可以想像。

關西學院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科及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美術史科畢業,
  曾任職馬里邑美術館、伊藤忠商事,並在任職於森大樓美術館籌設準備室時,
被派往紐約現代美術館於該館服務的本書作者原田舞葉,具有強大的文學及藝術底蘊,
難怪可以將《黑幕下的格爾尼卡》說寫得如此精彩,完美融合藝術、文學與歷史。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小說這種文體最重要的是「娛樂性」,
讀得開心、看得過癮最重要,如果能有思想上的啟發當然更好。
而這本《黑幕下的格爾尼卡》的主題,乍看之下有點生硬,
坦白說,若不是友人極力推薦,我想我應該不會主動閱讀。(掩面)

但讀完之後,我覺得真是不推薦不行啊!!!

全書由兩個時空、兩個女人的故事交織而成:
一個是身為畢卡索情人、見證〈格爾尼卡〉誕生的朵拉,
另一名則是十歲時第一次見到〈格爾尼卡〉就被震懾的瑤子。
相較之下,畢卡索在此書中的戲份反而不那麼多,
卻成功營造出他那種深不可測的「造物主」形象。

畢卡索不需要言語,他用來闡述一切的,就是他的畫。

雖然這部小說主軸就是畢卡索與他的畫作,
但一點都不艱澀,即使是我這個完全看不懂畢卡索的愚鈍老百姓,
也可以深深沉醉《黑幕下的格爾尼卡》的精彩劇情裡。

從一開始,充滿張力的文字就深深吸引住我,
主角們的獨特魅力、緊繃的戰亂氣氛、峰迴路轉的劇情發展,
加上真實歷史事件與虛構人物的完美融合,
要不是那些關於畫作的優雅描述,
我幾乎要忘記了這是關於畢卡索的故事 ──
那個我從沒看懂過他到底在畫些什麼的抽象派大師。

最讓我嘆服的,是書中的角色們個個都血肉豐沛又魅力超群,
無論是面對畢卡索,總在愛戀與自尊之間糾結不已的朵拉;
在911事件中痛失摯愛,卻依然比誰都堅強的瑤子;
從青澀少年蛻變成「地下文化大臣」此般傳奇人物的帕德;
或是不幸卻善良的麥提,以及愛國卻瘋狂的烏爾...

原田舞葉在這本小說中所呈現給讀者的,
不只是畢卡索、不只是〈格爾尼卡〉這幅畫,
而是「那些被〈格爾尼卡〉影響的人們」。

包括朵拉、包括瑤子,也包括帕德、包括露絲、
包括所有看過〈格爾尼卡〉的人們,以及,戰火中的人們。
如同書中所說,這幅畫只屬於「我們」。我們,所有人。

這是一個關於藝術的故事,但也是一個關於歷史的故事。
是我們即使感到沉重悲痛,也不得不面對的關於戰亂的故事。
在這個世紀中,藝術似乎已經逐漸被大眾所忽略、所遺忘,
但戰亂,不僅仍在持續,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讀完《黑幕下的格爾尼卡》一書,我的心情有點沉重。
畢卡索傾盡全力注入畫作中的,對於和平與自由的期盼,
對於某些國家、某些地區來說,似乎總如曇花般眨眼即逝。

20世紀過去了,21世紀還有好長一段時間,
我很幸運生在這個沒有戰亂、沒有專制政權的地方,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和平與自由,不會只是期盼而已。

--
 
喜歡我的文章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