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羨慕那些不會暈車的人。

如果可以利用塞車的時間讀小說,多好!

--

故事內容跟書它本人一樣輕薄短小,
是幾個關於聖誕夜的溫暖奇蹟,
幾乎可以說是一本季節限定的短篇集,
很適合這個時令,但也只適合這個時令XD

不過,情節要說溫暖是很溫暖啦,
只是冷血的我,卻覺得有點...「過」了。
畢竟奇蹟這東西,是標準的「物以稀為貴」,
連續幾個「奇蹟」下來,就略嫌濫情了。

故事其實都很簡單,一下就可以讀完了,
算是不妨一看、但沒看也不會可惜的小品囉。

--


這本故事集很特別,全書17篇故事,
皆是以美國寫實派畫家愛德華・霍普的畫作「發想」
不僅編者是我非常喜歡的勞倫斯・卜洛克,
作者群居然包括史蒂芬・金、傑佛瑞・迪佛、
李查德和麥可・康納利等十幾位天王級作家。

書中的故事,皆有各個作者獨特的風格,
但一方面畢竟是同一位譯者、靈感又來自同一位畫家,
隱隱之中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穩調性。

雖然有的作者我並沒有接觸過,
但畢竟卜老邀來的皆是名家大腕,
我覺得不管是不是推理,每篇都很有趣。

而且,我覺得愛德華・霍普畫中的場景,
的確也都會讓人忍不住開始浮想聯篇:
到底是什麼樣的背景故事,會造成這樣的場景?
另外,為了配合畫作,全書印刷質感極佳,
訂價略高,但全然地值回票價!

只不過畢竟這本故事集並不是那麼通俗,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悶,但喜歡的人就會很喜歡,
個人建議可以先找管道翻翻看再決定是否入手囉~

--


兩個合著作者,一個是前記者、一個是前科犯,
這樣兩個人寫出來的犯罪故事,還沒看就覺得超有說服力(毆)

它將虛構(人物、劇情)與真實(犯罪、臥底手法)結合得恰到好處,
既有足夠的戲劇張力,又可以讓人覺得這些狀況似乎真的發生過,
並且在自私無情的殘酷鬥爭下,保留一點善良與溫暖。

另外一點讓我蠻意外的是,在看非英日文的翻譯小說時,
一方面是名字記不太起來,二方面是不同人名中常會有重複字,
我往往都會有人名跟角色搭不太起來的苦惱,
但看《三秒風暴》時,居然很快就進入狀況了!

當然不是我對瑞典語系特別有天分,
而是從登場開始,每個角色就都很鮮明,
即使名字記不起來也完全分得出來誰是誰XD

雖然頁數超多、內容也紮實,讀起來很花時間,
但很合我的胃口,可惜作者(們)並沒有其他中譯作品。

--


突然發現我好像沒看過米澤穗信的小說,
所以就隨便找了一本來看看(毆)
讀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是,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後來才發現,米澤穗信的作品其實很多元,
我印象中的是《冰菓》那樣的日系輕小說,
但這本《王與馬戲團》是比較近期的【Beruf系列】
主角是「待業中」的自由採訪者,故事場景設定在尼泊爾,
雖然也不是正統推理,比較接近社會派,
讀起來又沒宮部美幸那麼沉重,用字、篇幅也平易得多,
算是普羅大眾都可以接受的「輕●社會派推理」?

但其中談到採訪的原因、談到關於真相的定義,
倒是認真的很,會在心底留下殘影,一點也不「輕」。
我很喜歡這部小說,立刻決定續追米澤穗信的其他作品,
(但依然會跳過《冰菓》,從【Beruf系列】等後期作品開始)
也想推薦給喜歡社會派推理,但覺得宮部大嬸太沉悶的新手推理迷們:)

--


關於跟蹤狂與「必取」的故事。(毆)

這本小說很微妙,說好看其實也好看,
前段頗令我驚豔,但越讀越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想是因為,一開始主角的行徑的確讓人覺得好病態,
對來買書的女子一見鍾情,進而搜尋、追蹤她的一切,
暗中介入她的生活,利用各種手段拉近與她之間的距離,
而當事人,茫然無知,還以為一切都是巧合與注定。

可是隨著劇情進展,女主角卻越來越惹人厭。
原來她根本不是個愛上渣男的單純傻女孩,
而是到處搞曖昧、專對人夫出手的必取啊啊啊!
遇到爛男人把她當炮友根本是現世報啊啊啊啊!

最後落得那樣的下場,我很難不覺得她是咎由自取,
反倒是跟蹤狂的內心掙扎,更貼近我們在愛情中的患得患失。

雖然這部小說並沒有預期中的那麼令人恐懼,
但卻以另一種角度,讓「跟蹤」這件事有了另一種定義。
嘛,雖然主角為了得到女主角是殺了很多人啦,
但我總覺得好多被害者都跟女主角一樣,咎由自取。

到底誰是加害者?誰又是被害者?我想,每個人都兩者皆是,
不僅僅是在這個故事中,也是在我們的真實人生中。

喔對了,書中一再提到史蒂芬金的《安眠醫生》,
每每讓同樣熱愛國王先生的我忍不住微笑。
《安眠醫生》是真的很讚啊!國王先生萬歲~

--

本回閱讀短評到此結束,更多書蟲短評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