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本書之前很難想像, 
文字對音樂的描述可以精確優美到這種程度! 


鋼琴大賽籠罩謀殺陰影,
是要讓恐懼佔據人心?還是用音樂收服暴力?

鋼琴家岬洋介即便罹患耳疾,
仍為了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而遠赴波蘭,
卻遇上了一樁離奇命案──

在比賽會場,有一名刑警不知遭誰殺害,
遺體的十根手指全被切斷取走了。

更糟的是,會場周邊恐怖活動頻傳,相關單位接獲情報指出,
一名世界級的恐怖分子,代號為「鋼琴家」,正潛伏於華沙一帶。

雖然我是一個聽古典樂就會昏迷的沒氣質書蟲, 
雖然我是因為離奇命案才報名此本試讀,
但讀著中山七里《永遠的蕭邦》對蕭邦樂曲的描述, 
不知為何,還是忍不住熱血磅礡了起來。

中山七里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古典鋼琴樂譜專有名詞,
但全書並未因此變成無趣的鋼琴教科書,
出色的描述功力,讓即使是對於鋼琴&蕭邦一竅不通的讀者,
也可以藉由書中的敘述感受音樂震撼人心的神祕力量! 

相對而言,推理&謎題的部份就弱勢很多,
原以為是全書主軸的殺警切手指命案,
無論是篇幅或謎團強度都稀薄得不成比例,
甚至最後抓到兇手的原因,也是如此簡略。

到最後,我幾乎根本忘了這是一部推理小說...
好在,《永遠的蕭邦》依然是一本既好看又能發人省思的小說。

雖然沒有本格推理那般精密複雜的推理謎團,
但書中除了音樂,也藉由恐怖份子與炸彈攻擊的殘酷,
凸顯出人性中的冷漠、溫暖、堅強、自私。

代號「鋼琴家」的兇手,是一名擅長製作炸彈的恐怖份子,
他親手殺死的受害者,遠遠比不上炸彈攻擊的死傷數量。

小說中藉由戰爭與恐怖攻擊的殘酷,
凸顯出波蘭民族性裡,近乎偏執的堅強信念,
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總是如此執著於「波蘭的蕭邦」。

對照現今的國際局勢...
我希望,能有岬洋介那樣能夠撼動人心的鋼琴家,
能夠讓恐怖份子想起過往的美好,暫時放下槍枝;
同時卻又忍不住希望,除了音樂、除了不放棄,
我們能有更多的方式,來阻止這越演越烈的殘酷...

書中令我感觸良多的另一個議題,
則是關於青少年以及兒童的音樂教育。

首先,是青少年主角「楊」對於自我價值的疑惑,
以及狹隘的教育方式所養成的偏見與自大。

楊出身於音樂世家,從小就被刻意培養成鋼琴家,
雖然他的心中不無對父親教育方式的反抗,
更是對於自己的「代打人生」充滿著疑惑與茫然,
但從他對於華沙蕭邦大賽其他參賽者的評判,
可以看出楊的潛意識中,依然有著對其它民族的歧視。

值得慶幸的是,楊的心靈還沒有僵化得無法欣賞不一樣的美,
在幾度震撼教育之下,楊最後終於掙脫了「波蘭的蕭邦」
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演奏方式。

書末短篇《協奏曲》中,則提到兒童音樂課程的狀況。

現在很多父母都會花錢花時間送孩子去學才藝,
但真正的動機到底是因為孩子有興趣?抑或只是虛榮?
這樣的音樂課程,真的能夠培養出未來的音樂家嗎?
或者,反而扼殺了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

想到童年時被強迫學習樂器的痛苦回憶,我不禁嘆息。
其實,無論是音樂、藝術或文學皆十分美好,
只是在痛苦與強迫之下接觸的孩子,無法領受。

正如友人所言:
生命在於自己想要跟想做些什麼,
而不是只有父母或社會價值的期待。

願天下父母,能夠有放手的智慧;
願更多少年,能夠有自由飛翔的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